云播放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://www.yunbofang.net 前几天蜂花上热搜了,热一,还沸了。 原因有点好笑: 5月17日,一段“蜂花老板含泪直播”的视频在网络流传。 老板眼含热泪表示:蜂花有37年历史,不是杂牌,一直受外资企业打压,37年无违规,10年来仅仅涨价2元钱!” 5月18号晚上,蜂花官微下场打假:原来那位含泪直播的老板是李鬼。 广大网友的态度更好笑,面对蜂花的辟谣充耳不闻——老板虽然是假的,蜂花的情况却是真的。 底下第一条留言就是:你的福气在后头呢,给我来一箱。 接着大家涌入蜂花淘宝旗舰店直播间,直播间人数马上突破6万。 主播震惊,没见过这么多人,场面太大,忙不过来了。 要说蜂花也不是第一次上热搜了。上一次是半年前,也是因为辟谣。 当时网络疯传蜂花倒闭了。 老板67了,不得不亲自辟谣。 不得不说,蜂花是个神奇的品牌,这个1985年诞生在上海的国货洗发水,因为辟谣屡上热搜,以这样的方式被现在的年轻人重新认识。 其实,上世纪90年代初,蜂花红极一时,如果你现在没在用,小时候八成用过,就算你没用过,你妈可能也用过。 尤其是那款黄色的护发素。 三十多年没有变过包装,450ml售价九块九,大碗便宜,非常好用。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月,不可谓不良心。 但大家也有一种隐忧,蜂花那么便宜,又那么扛用、包装不吸引人,好多年没在电视上见过它家广告,超市里也很少见到它的影子。 这样的产品,真的还能存活吗?这才有了破产的传言。 虽然,老板说,蜂花正茂,没倒闭。 但从蜂花微博的字里行间,都能感觉到蜂花活得有点难。 尤其这次上海疫情期间,停工停产,更让蜂花雪上加霜。 因为辟谣李鬼上热搜,网友建议,蜂花应该蹭蹭热度,让老板真来一场直播。 可惜疫情之下,老板一边忙着抢菜,一边忙着日后复工,根本没空。 还有一个原因,没货了。 停产这么久,连蜂花自己人的洗发水都要靠团购了。 字字不提穷,字字皆是穷。 前一阵,让网友吐槽最多的就是包装。三十年前,妈妈用时是这款包装,三十年后女儿用,还是这样。 也有改了包装的,怎么说呢,不如不改。 看看这, 再看看这。 怎么看都那么像洗洁剂和杀虫剂。 网友都看不下去了,让蜂花征集一波设计。 蜂花的回答让人心酸了。 不过很快有热心网友给蜂花发去了(免费的)设计样稿。 十几年里,蜂花没变的除了包装,还有价格。 9.9元买了蜂花的产品,就算每天都用,也可以用上两三个月。平均一天不到一毛钱.... 蜂花很实在,说他们也不是没涨过价,就是次数不多,幅度不大,十年,涨价一次,涨幅两块钱。(你在逗我吧?) 因为最近经常上热搜,他们还保证,未来也不会因为火了就涨价,大家不必囤货。 虽然价格便宜,但蜂花的质量一点都不含糊。 就拿经典黄色护发素来说,很多人说用完头发真的很柔顺,完全不踩雷,甚至有发膜的功效。 其实在国家没有洗护用品相关标准之前,蜂花就有了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,许多基础原材料就已经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的标准。而国内不少同类型的品牌一开始或多或少都是参考蜂花的标准来的。 最让网友惊叹的是,这家创建于1985年的公司,距离现在过去已经30多年了,居然一条行政处罚记录都没有。真正的行业良心。 这么好的蜂花,其实没挣到什么大钱。 一些外资普通品牌护发素一般产品毛利率至少为40%。品牌高端一点的,利润更大。 但蜂花的毛利率只有15%。 价位低,利润少,相比那些花高价请明星代言,搞高端包装,玩营销的产品,蜂花真的没钱投广告,搞宣传。 因为这样,蜂花也失去超市货架的C位,一般都被放在了最下面一排,不起眼的位置。 那么蜂花到底把钱花哪了? 钱没有给明星,其实是把实惠都给了消费者。 因为他们一直在埋头做产品。蜂花不涨价,却一直不断创新,推出了无硅油系列、本草系列、精油系列等。 2019年,一向抠搜的蜂花,砸了4个亿,建成了蜂花智能新工厂。 据当时的报道,“新智能工厂全面上线将大大提升生产效率,扩大产能,在以前老工厂年产量2.5万吨到3万吨的基础上要翻两倍,达到10万吨以上,效率大幅提高,年产值将达15亿元。” 在市场如此激烈的情况今天,蜂花还拥有了数十项发明专利,保持每天百分之十几的增长,实属不易。 蜂花对自己打广告方面很抠,但是社会捐款这方面从来不抠。 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书包文具和洗护用品。 连给自己员工发的「过年礼包」,里面的农产品都是从贫困地区采购的。 上海疫情期间,工厂停产,很多产品,员工自己都没得用,但是在社区免费发放的物资里面却有蜂花提供的洗护用品。 蜂花的这些举动,我们很少在媒体宣传中看到,广告都舍不得打呢,花钱做公关更难了。 其实说到这里,很多人感觉到,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,上一次因为捐款让网友关爱的是鸿星尔克。 也是咱们的国货品牌。 一圈看下来,蜂花、鸿星尔克等很多国货都是踏踏实实做产品,慷慷慨慨贡献社会。 看到蜂花等老国货经常以奇奇怪怪的姿势上热搜,好玩里面还带着点心酸。 90年代初,蜂花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了5亿,而当时,一瓶蜂花洗发护发产品售价仅为2-3元,他们市场占有率可想而知。 很多人用过蜂花,但是现在大家用的大多数不再是蜂花。 原因很多,最大的一个就是洋品牌的猎杀。 21世纪初,洗护巨头下的四个品牌,占有60%以上的国内市场,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。它们每招收一名员工,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~3名员工下岗。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。 那时候的蜂花销售额大跌,年亏损高达几百万。甚至连之前挣的钱都亏掉了,企业一度零资产。 所以如今的蜂花能走出低谷,被大家重新记起是多么地幸运和不容易。 而外资围剿的并不只有蜂花,有的国货品牌,远没有蜂花幸运,它们永远消失在中国人的视野中。 2000年,最著名的国产饮料公司乐百氏被法国公司收购。被收购的品牌,会被发扬光大吗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被收购后,公司很快把“乐百氏”这一商标搁置在了角落里不再使用,如今乐百氏逐渐淡出市场。 没有逃过被国外垄断企业收购命运的还有大宝。 当时它们和大宝的收购方案谈了很长时间,就是因为员工安置问题谈不拢,因为大宝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员工,收购之后如何安置这些员工成了难题。 直到收购方同意全部保留大宝公司的员工的权利和福利,大宝这才签下了收购协议。 未来的大宝还能天天见吗?值得思考。 让更多中国老百姓震惊的是,中华牙膏也已经不是中国的了,而是荷兰的。 而这种跨国公司投入巨资,实际上是将我国本土品牌逐出市场,为自己的品牌开路,中华牙膏的命运正是如此。 如今,民族品牌在艰难中缓缓复苏。 大家也慢慢发现,像「蜂花」们这种国货,一点也不输给「洋品牌」。 他们不富裕但是却没少承担社会责任, 鸿星尔克、方大集团,甚至蜜雪冰城,企业面临困境、有的甚至负债累累,还要捐款。 像蜂花、谭木匠、白象等国货,为了解决残疾就业问题,雇佣的都是残障人士…… 当国货不再虚弱,我们的内心也应该越来越坚强了。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青田新媒体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